Clou.dy 入雲設計
  • PROJECTS
    • BRANDING
    • EVENT
    • AD
    • SCENE
    • CREATION
  • SERVICE
  • STORY
  • ABOUT
  • CONTACT

Clou.dy 入雲設計

CLOUDS THICK : WHEREABOUTS UNKNOWNS

2020造題設計展 - 平面設計的三維想像

Joint creation 聯名創作 & Lecture 演講 - In Motion 引目空間
Picture
​在這次展覽期間舉辦了兩場座談會,分享關於我平面設計的經歷、個人社群經營與這次蝕刻技法聯名的成果。

雖然之前也有幾次演講的經驗,但這是我第一場比較正式的公開售票演講,分享了我從大學接案到現在畢業一年開工作室的平面設計的經歷、社群經營分享和與造題設計的蝕刻技術合作成果。身為一個文字人在眾人面前說話還是很緊張,在事前幾次排練後慢慢找到最舒適真誠的講述方式,也在正式上場時準備了我最愛的蜂蜜啤酒搭配演講,會後也收到很多很棒的回饋!
「為工業加溫,用蝕刻說故事。」
在這個世界每個角落,都有值得被關注的議題,而我們用蝕刻作為語言,再結合不同類型的設計力,來分享一些值得關切的議題故事。
蝕刻-台灣的傳統工業產業之一,量產的標籤下總令人感到冰冷;但當工業與工藝、文化、議題結合,注入故事後的工業產品變得溫暖,蝕刻便不再只是單純的工業技術,反而能與大眾產生共鳴,更是乘載著故事的載體。
造題設計今年邀請了四個臺灣在地的設計品牌,一起來落實這個計畫!這次我們以「蝕刻」這項技法,作為串聯展覽與座談會的重要角色。
我們希望能夠展現種種美好的一面,也能傳遞、延續我們對社會議題的關心。
有別於以往的展覽,參與者與設計師仍有一些距離;為了增加討論的溫度,在展覽期間的每個周末,都有兩場設計師座談分享會,歡迎大家來報名,聽聽看造題與四個品牌,如何用蝕刻
說故事!
2020/09/05-27|造題設計 陳名揚 邀請

2020桃園南崁長老教會 - 職人秀

Lecture 演講 - 桃園南崁教會
Picture
​Keep thy heart with all diligence; for out of it are the issues of life. — Proverbs 4:23

5月23日那天,與一群國高大學的弟妹們分享我的故事和經歷,從自我價值低落到人格特質的轉變,關於學生時期的挫折、關於大學接案的迷惘和突破、關於現在的願景,傳遞所有我走過的經驗和觀點,少有如此赤裸的分享。
​
真心的梳理、面對、傳遞自己的生命,並且能鼓舞到也正在途中的你們,是我最大的收穫和祝福了。
2020/05/23|桃園南崁長老教會 曹瀚元 牧師 邀請

2020文鼎字型冊 ARPHIC FONT LIBRARY - 聯名創作

Joint creation 聯名創作 - 2020文鼎字型冊 ARPHIC FONT LIBRARY
Picture
Don't Worry About My Life​​

在我們的生命中時常會被貼上許多的標籤,偶爾感受起來像是種罪名,可能是因為個人特質,或是某一種身份,身為一個有在接案的大學生,也時常受到許多質疑和論斷,而我只想對這些人說,別為我的人生擔憂。

標籤不會消失,但也不需要為此停下腳步。
​
使用字型:文鼎UD晶熙黑體, 文鼎UD晶熙黑體MicroU30, 文鼎上海宋U30, 文鼎方新書H7, 文鼎明體, AR ADEPT, AR Slab1 Euro ​
字型冊過去僅用於字型產品的檢索及校對,多以印刷文宣品(傳單)形式呈現,印刷文宣品的規格眾多,易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不論宣傳、包裝皆有諸多問題。而字型產品的數量隨時間增多,重新印製印刷文宣品的頻率大幅提升,造成不必要的紙張消耗及油墨汙染,對地球環境產生負擔。為改善此狀況,設計師針對「便利性」、「多樣化」及「環境保護」等重點,重新設計2020文鼎字型冊,完整收錄文鼎字型(ARPHIC TECHNOLOGY CO., LTD)30年來近千套字型,將其分類成四類,分別為《裝飾類》(#1 DECORATION)、《書法藝術類》(#2 CALLIGRAPHY)、《英歐文、複雜語系及合作字型類》(#3 COLLECTION OF DESIGN)、《經典字型類》(#4 CLASSICS),以四種規格組合成冊,搭配可拆式夾釘組裝,具創意及設計感。
2020/02|Hong Da Design Studio 邀請

CUTOUT Magazine Malaysia(VOL. 09_issue. 02)

Collection of works 作品收錄 - 馬來西亞頂尖平面設計雜誌 卡奧 CUTOUT MAGAZINE MALAYSIA
https://tinyurl.com/wsthcdb
Picture
CUTOUT is the magazine for graphic designers, whether you are a professional or studying to become one. CUTOUT brings you dedicated design-industry content–everything from interviews with successful and inspiring designers to tips on becoming a better designer–especially from the Southest Asia region. Break open the cover and you’ll find inspir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relevant, real-life advice aimed at giving you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industry.
2019/12|TSUBAKI 傑林Jay 邀請

​​EP11 — 自由接案,設計不只是設計(平面設計師 — 巧雲|CLOU.DY 入雲設計)

Interview 訪談 - 有聲創作內容自媒體「Butin 不停」
​https://tinyurl.com/y2hfmm8f
語音收聽搭配文章服用,無收費制,靠熱情支撐的自媒體,值得被支持及關注。給自己的目標,是希望每一次訪談都可以分享不重複的內容,如果有一天沒東西可以分享了,就得給自己時間去經歷。

我無意宣揚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作為你該如何過日子的生命準則或絕對正確的生命教條。對我有用的,不見得對你也有用(有時候甚至對我也沒用),只希望其中某些部分仍對你有幫助。
2019/10/06|主播/製作人 呂罰 Ryan

​盼世代|創業是餓肚子的開始? 22歲設計師在「實驗」中得到超乎所求

Interview 訪談 - 基督教今日報「盼世代Genhope News」
https://tinyurl.com/y3cju9df
其實想到大一下學期開始接案至今真的經歷了很多,我可能也有不是文章中寫的我那麼堅強的時候,也不一定是同年齡當中最優秀的設計,在往目標邁進的同時也常有來自外界的干擾,或是自我懷疑、低潮的時候,但我始終相信自己是獨特的,也許除了技術之外,執行力和自信以及勇氣,也就是我們內心的核心價值,我們追求的是什麼,那個中心思想,才是帶領我們往前進的關鍵,當然也必須時時檢討以及審視自己,不斷的在不同面向的環節,一點一點修正,長時間的累積能看見自己的成長。

我從小到大都蠻不務正業的,國高中別人在唸書我在畫畫,大學進入系所別人在玩和畫畫我在外面接商業案,隨心所欲四個字蠻適合形容我的,因為我不是很想勉強自己做不認同的事,當然也沒有不認同別人在做的事(不要誤會我X D),這些大學時期的日子我可能沒什麼在學校社交,學業也沒有顧得很完美還差四學分延畢,但我不會說自己犧牲了什麼,因為是我自己選擇的,即便看盡各種社會黑暗,內心恐懼之餘其實也覺得有趣,能經歷到別人沒見過的事情,也算是我的幸運吧?!也許會選擇接案都有點自虐傾向,總是希望能在自我折磨過後看見那一絲曙光,例如客戶美好的回饋、一場演講的機會,或是這一篇專訪,自己的理念能受到認同,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肯定。

我一直很希望能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對這個領域也有興趣的朋友,希望可以互相幫助與交流,一方面也只是單純覺得有趣,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多優秀,是因為我也曾受到許多前輩的幫忙,同時我也樂於分享,我不怕把資源分享給別人,因為我說過執行力才是關鍵,這是一條辛苦未知但又能自我滿足的路程,讓我們都能透過熱愛的事物,大膽的冒險。
2019/07/10|記者 / 編輯 林葶熙 台北市報導

Binjiang junior high school

Lecture 演講 - 濱江國民中學
Picture
21歲,人生第一場設計分享演講,獻給國中母校七年級的學生。今天出門前才掐指一算,我離七年級居然約莫10年了!想當初我也是呆呆的國中生,大概是全班數一數二呆的吧,但也是一心一意愛著畫畫,從沒想過會有今天這樣的場景,或是說有幻想過但不知道會來得那麼快,不知道我在台上所說的設計,在同學們眼裡是什麼樣貌,因為我在這個年紀時並沒有人告訴我設計是什麼,但沒人告訴我也好,我才有了追尋的渴望,即便是現在,依然在追尋。

願我就繼續當個探險家,不婉拒迎面而來的任何挑戰,希望能帶著這份影響力去感染更多愛好設計的後輩,雖然時常開玩笑珍惜生命遠離設計,但還是期望能在學弟妹對於設計這條路不被認可、遭受挫折之際,堅持自己的所選所愛。完全能夠明白被「學科之外都不重要」思想不自由不舒服的綑綁,教育環境與家長帶來的壓力與負評、資訊量龐大的世代接收訊息的過濾,不要說一代不如一代,我們都在不同的時代面臨各自的挑戰。

台下這些學生10年後,到我這即將大學畢業的年紀,不知道那時設計在台灣會是如何形狀,但抱持盼望並且在乎著,是我的信念。
2018/09/21|數學老師/班導師 李記萱 邀請

Life of Instagram(@Clou.dy)

入 雲 : 雲 深 不 知 處

website link
​

PROJECTS
SERVICE
STORY
​ABOUT
​
CONTACT
projects
​

BRANDING
​EVENT
GRAPHIC
SCENE
CREATION
service time
​

MON ~ FRI.
AM 9:00 ~ PM 7:00
Taipei, Taiwan.
​LINE:qiaoxxxxx
E-Mail:hi@clouluo.com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入雲視覺設計工作室
  • PROJECTS
    • BRANDING
    • EVENT
    • AD
    • SCENE
    • CREATION
  • SERVICE
  • STORY
  • ABOUT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