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y 入雲設計|品牌形象設計|活動視覺企劃|社群經營策略
  • PROJECTS ↓
    • BRANDING
    • EVENT
    • GRAPHIC
    • MEDIA
    • SCENE
    • CREATION
  • SERVICE
  • STORY
    • BLOG
  • RESOURCE
  • CLOU ATLAS
  • ABOUT
    • HIRING
    • INSTAGRAM
    • FACEBOOK
  • CONTACT

#5 以品味做出選擇及決定《品味,從知識開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設計構成的要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①色彩」、「②文字」、「③照片或圖片」、「④形狀」。雖然還有其他細節,但先注意這四點即可。
其中「①色彩」和「②文字」兩項,只要擁有相關知識,確認的程序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①色彩」的部分,就如前面章節提到的,重點在於相鄰的色彩,只要使用同色系甚至補色,畫面就會顯得平衡又美觀。只要思考「該用同色系?還是補色?」就有助於做出判斷。

「②文字」的部分,擁有相關歷史知識會很有幫助。字型,尤其西文字型,都有其發展的歷史背景。從印刷術剛開始時出現的古老字型,到近期才有的字型;出現在歐洲的字型,或出現在美國的字型等。光是累積字型的相關知識,也有助於提升品味,如果商品的賣點是歐洲風格,使用歐洲字型就會比美國字型來得合適。

當然,對於一個非設計專業的人來說,要深入瞭解字型的歷史是有些強人所難。但通常提案者都是專業設計師,其實只要直接向他們請益即可—「這是什麼字型?是哪個時期的字型?」
有些問題設計師可能一時也無法提供答案,但藉由確認字型,確實有助於判斷「設計產出是否已呈現出商品的最佳樣貌」(或稱得上有品味的設計)。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https://www.clouluo.com/blog/1​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與企業存亡的時代:https://www.clouluo.com/blog/2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https://www.clouluo.com/blog/3​
​#4 三個能夠增加品味之示的步驟:https://www.clouluo.com/blog/4​
#5 以品味做出選擇及決定:此篇
0 評論

#4 三個能夠增加品味知識的有效步驟《品味,從知識開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①解析「經典」:
所謂「經典」,以商品來說,或許就等同於「經典款」、「公認最佳品牌」或「長青品牌」。
這些經典商品,一定都具備了該項物品應有的特質,因為在成為經典之前,必定經過反覆地改良、淬煉,最後才打造出「商品應有的樣子」。反過來說,正因為具備了商品該有的樣子,才會受到眾人的喜愛,成為經典。
在調查或尋找某項商品可以稱為「經典」的依據時,需要經過許多的選擇與取捨,在找到「經典」之前,必然會與許多「無法判斷是否為經典的商品」相遇。
所以在找到「經典」的同時,也能廣泛吸收同類商品的相關知識,不僅能理解該商品如何成為經典,甚至還能解釋「其他商品為何不是經典」。
只要有「經典」作為基準,就能判斷出所謂的更好、更便利、功能更強大⋯。知識的範圍會因此變得更寬廣。


②了解時下的流行:
掌握了何謂經典之後,就要開始收集流行的相關知識 — 也就是經典的反面。
流行的東西雖然多半是一時性的,但如果能同時掌握經典與流行,就能迅速擴展知識的廣度。
時代不斷地改變,居於不敗地位的經典商品,也可能因為幾個月前登場的新商品,遭受嚴重衝擊。定期更新知識,才能不斷提升品味。

③找出「共通點」或「固定的規則」:
這一步與其說是收集知識,不如說是透過分析解讀,精煉出屬於自己的知識。
例如商店設計,品牌形象規劃設計師主要負責的工作多半是商標設計等平面設計,開始接觸商店設計時,相關的知識幾乎等於零,於是只好從頭開始吸收知識。
第一步是無論日式或中式、西式,只要是長年受到消費者喜愛的店,就盡量去參觀。換言之,就是累積相關知識,了解「什麼是商店設計的經典」。另一方面,對於許多人光顧、基於一定的標準設置的便利商店也特別留意。
第二步則是逛很多流行的店家。
第三步則是留意在經典與流行之外的店家,試著思考他們「有何共通點?」
以下舉幾個發現的規則,例如「可以吸引顧客進門的店家」(或稱生意興隆的店家)的共通點,具體來說就是:「地板偏向暗色系」、「入口高度適中」、「如果是雜貨飾品店,感覺有點擁擠的店生意比較好」。

如本章所言,當決定一個空間的地板顏色或貨架配置時,都不是基於從天而降的靈感,而是根據相關知識所做的決定。這些知識充其量也不過是在收集與發現的過程中發覺到的共通點。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https://www.clouluo.com/blog/1​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與企業存亡的時代:https://www.clouluo.com/blog/2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https://www.clouluo.com/blog/3​
​#4 三個能夠增加品味之示的步驟:此篇
0 評論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品味,從知識開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接觸新事物時,與過去的經驗或知識對照、思考,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我們在一個未來與過去相互拉扯的世界裡,如果人類是一種單純被未來牽制不斷進化的生物,那麼就不會有人喜歡古董,也不會每隔一段時期,就會吹起復古的風潮。對老東西的懷念,在古老事物中獲得的美感體驗,正是為了抵抗、平衡新事物所帶動的、不斷朝向未來前進的力量。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https://www.clouluo.com/blog/1​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與企業存亡的時代:https://www.clouluo.com/blog/2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此篇
0 評論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存亡的時代《品味,從知識開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存亡的時代:

在現今這個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不再是「只對品質有要求」,因技術不斷地進步與改良,好的品質幾乎已成了消費基本條件,當人們得到「機能」滿足,將會更注重在「裝飾」上,也就是好的設計。不論是包裝、裝潢、材質、配色、標語、故事、品牌形象,有沒有新意、創意,符不符合自己的個性、品味。

舉個例子,例如一杯咖啡,很多人買咖啡只是為了讓別人覺得他很懂咖啡、很有生活品味,而不只是單向的訴求一杯好喝的咖啡或提神功效而已。

除了「實用」之外,在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是否都能被滿足,品味將會是未來能推動企業價值更進步的一個方向。
-
在高度經濟成長期,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價值,只要能大量且迅速地端出水來,不會有人在乎品質,當然也不會在乎口味或呈現方式—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量勝於質」的時代。
然而,到了高度經濟成長期的後期,大家開始追求水的品質及安全性,使得各項技術開始發展。精緻的水、乾淨的水、鹼性電解質水紛紛誕生,進入了「重質不重量」、「以技術提升品質」的時代。
可是技術的改良,最後仍會到達極限,隨著各個企業或國家的技術能力逐漸提昇,「優質的水」就成了基本條件。一旦優質的水成為理所當然,就不會產生附加價值和利潤,整個大環境就會變成技術難以突破,企業也難以成長。

高效且勤奮工作,對現今的企業組織而言,仍是相當重要的特質;但是邁入新的時代之後,光是這樣仍嫌不足。特別是在意識到品味的重要性之後,很多經營者往往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做才好,導致底下的員工也跟著迷失方向,這或許是多數企業的真實情況。

未來,各種技術能力還是可能大幅成長,但我卻覺得近期內會出現一段停滯期。也因為如此,才更需要好的品味。
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品味。更重要的是,品味也關係到企業的存績。
就個人而言也是如此,即便是同等能力的商務人士,也會因為品味的差異而產生差距。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https://www.clouluo.com/blog/1​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存亡的時代:此篇
0 評論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品味,從知識開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

此篇書中批判美術教育的內容,在我的成長記憶中特別有感觸,或許每間學校不一樣,像我的國小就很棒,學過陶土、洋蔥染布、金屬線創作、手壓徽章、書法、素描、影像處理(當年使用Photo Impact)等等,音樂課也是奠定了許多樂理、經典歌劇、音樂家生平知識基礎。


但到了國中就都在玩向廠商訂購的材料包,的確就像書裡所敘述的一樣,藝術這門課不怎麼被當作是「學問」,直到高中更是被考試卷與主科上課進度填滿,不禁讓我思考,台灣的環境美學、凌亂市容,甚至人們對美的感知,是否教育也要負部分的責任。
-
「國語或數學不加強不行!英文也很重要!公民道德也要學⋯⋯這些對將來才有幫助」。
在與這麼多「該學的東西」競爭的過程中,畫畫、音樂、體育等等的優先順位只會不斷往後移。
說得更極端一點,只因為「不是考試科目」,這些包含術科的科目就經常被當成興趣,變得可有可無,也因為「對未來沒有幫助」而遭到排擠。這就是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經歷—與藝術訣別。
漸漸的,藝術成了遙不可及、與自己無緣的事物,與藝術相關的品味則成了「特殊人士的才華」。

然而「現行的美術教育方式」無論是老師或學生,大部分都抱持著「藝術科目不是學問」的認知,證據就是課堂上機乎把時間全部花在技術訓練。
美術分為累積藝術或美術相關知識的「學科」和繪畫、工藝創作等的「術科」。
如果將這兩者混淆,過於重視術科,就會產生「美術不是學問」的誤解。
如果說歷史是為了「在學習知識之後,提供基準,了解身處現代的自己該怎麼行動的課程」;那麼美術就是「在學習知識之後,提供基準,了解自己該如何創作、如何生產、如何表現的課程」。
就像大家不會用技術的好壞來評斷歷史,美術也不應該有這樣的分別。

一旦缺乏美術知識,就很容易對美感品味產生自卑情節,連挑選衣服、住處、裝潢、隨身物品及生活雜貨時,都會缺乏自信。雖然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卻也會因此對「品味」這個詞感到越來越害怕。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此篇
0 評論
    精選文章
    ​Re:一起擁抱那些討厭的事
    ​我對「大學」的看法
    全部文章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人生不能不讀書,但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
    ​升學:設計負評多?興趣別當工作?
    ​Re:一起擁抱那些討厭的事
    ​我對「大學」的看法
    ​#5 以品味做出選擇及決定
    ​#4 三個能夠增加品味知識的有效步驟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存亡的時代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

    catalog_

    全部
    Educate
    Life
    Read

    RSS 訂閱

website link
​

PROJECTS
SERVICE
STORY
CLOU ATLAS
​ABOUT
​
CONTACT
projects
​

BRANDING
​EVENT
GRAPHIC
MEDIA
SCENE
CREATION
service time
​

MON ~ FRI.
AM 10:00 ~ PM 7:00
Taipei, Taiwan.
​LINE:qiaoxxxxx
E-Mail:hi@clouluo.com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 入雲視覺設計工作室
  • PROJECTS ↓
    • BRANDING
    • EVENT
    • GRAPHIC
    • MEDIA
    • SCENE
    • CREATION
  • SERVICE
  • STORY
    • BLOG
  • RESOURCE
  • CLOU ATLAS
  • ABOUT
    • HIRING
    • INSTAGRAM
    • FACEBOOK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