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y 入雲設計|品牌形象設計|活動視覺企劃|社群經營策略
  • PROJECTS ↓
    • BRANDING
    • EVENT
    • GRAPHIC
    • MEDIA
    • SCENE
    • CREATION
  • SERVICE
  • STORY
    • BLOG
  • RESOURCE
  • CLOU ATLAS
  • ABOUT
    • HIRING
    • INSTAGRAM
    • FACEBOOK
  • CONTACT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人生不能不讀書,但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在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中,我的考試成績表現一直都很不理想,但我永遠記得在高中升學壓力極大的狀態之下,我的補習班數學老師在課堂中說著一段插曲,未來出社會憑的是這三點:「能力、工作態度、人生目標」。沒有用「學歷就是一切」這種觀念洗腦我們的補習班何其難得,我便銘記在心,並把這三個要點快速寫在上課中的數學講義空白處,馬上寫下的我就這樣燃起了鬥志,雖然還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寓意,但依然坐在台下聽課的我至少揣測得到,人生不能不讀書,並不是不讀書人生就毀了,是要明白讀的書背後的用意。

國文和英文使你脫離文盲、與人交談詞彙更豐富;數學訓練你的邏輯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社會是身為台灣人的國民基本文化素養;物理化學是認識生活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微小細節;生物地科是人與這世界共存的法則。

我們所讀的書並非出社會用不到,反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像是空氣般的存在。但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在我們的社會固有的結構中,時常書讀得好不好,就是看考試成績,而考試成績就代表了你這個學生的價值,我認同讀書有它的的美好之處,但不認同這樣的價值觀,是否要熬到對讀書這件事上了癮、想停也停不下來,才要放過彼此。

不知道你所認同的教育是什麼樣貌,不知道身為學生的你,是否為此感到迷惘,我不會說讀書不重要,也不會說不要聽父母、不要管老師,但在固有的社會結構之下,這就是生存,人生是自己的,要找到生存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無法選擇環境、無法選擇教育我們的人,那就更要不停的讀書(此讀書為讀任何類型的書籍並非狹義的教科書)、不停的思考,在讀書與思考中去蕪存菁,轉化成為自己的價值觀,一直這樣做直到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向著標竿直跑。

而那些阻擋你的人事物(如環境、家長、老師等),就是你的人生課題,甚至只是第一關而已,難道要因外物阻擋就放棄嗎?那你和那些掛嘴邊說公司對他不好又死不離職、和那些整天說台灣不好又死不移民的大人有什麼兩樣,不要怪自己懷才不遇,不要怪讀書耽誤你的天賦,只能怪自己不夠堅持、奴性重、口嫌體正直。

上週末把近期討論度極高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看完了,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集和最後一集。第一集的主角明白自己要什麼卻不敢反抗,被控制著每一天的人生及自由,直到出社會終於有能力反抗,卻在面對價值觀根深蒂固的母親時,已為時已晚。而最後一集的主角則是書讀不好、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有能脫離課業尋找天賦的機會,也沒能好好把握,只好又回到靠虛榮心維生的母親身邊,還是喜歡那種什麼事都被安排好好的人生,最後被迫放棄求生意志,離開這個病態的人世間。你們可能覺得這部片都在譴責台灣的家長,但我也看見台灣的孩子在無助之餘,失去自我的墮落。

我明白會遷就他人(家人的期望)是因為愛,但為了愛而失去自己,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愛應該要是對等的,愛不是拿來無限上綱要你成為別人寄望的藉口,而是要找到適合的相處模式與平衡,這才是健康的愛,人生做任何事從來都不嫌晚,願每個人都有奮不顧身追尋所愛的勇氣。
0 評論

升學:設計負評多?興趣別當工作?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圖為我2015年製作的高中升學作品集)

很多高中生對未來要讀什麼科系而感到迷茫,想讀設計系的學生也不斷尋求建議,覺得設計系好像很累,出社會好像會餓死,雖然大三的我還沒出社會,但想從大學時期靠接案維生兩年左右還算有接出心得也沒有餓死的經驗,針對三點常見問題分享一些自己的觀點。

1、設計負評多?興趣不要當工作?
很多人說把興趣當工作會因此討厭那個興趣,我倒是覺得這種說法有點太玻璃心了,這要看你是用什麼心態看待你的「興趣」,夢想有多大,就要看你願意為他賣命的程度,如果只是想以業餘的心態玩玩那當然會很痛苦。
賺錢的方式很多,能學習的事物也很多,本來就不是只有這條路可以走,但我認定了這條路,我覺得再多的痛苦也只是轉化成為我更堅強的力量,是一種不知道能撐到什麼時候,但因為愛所以可以繼續努力的感覺。如果都還沒嘗試就想放棄,或是輕易的聽信世俗的聲音而影響自己的初衷,那任何領域都會給你這樣的感受,難道,有不累的職業嗎?

“父母的反對、世俗的聲音都還只是第一關而已,你確定要敗在這?”

2、做設計容易餓死?
如果要說待遇,每個設計師待遇會不同是因為能力不一樣,很多人說待遇不好,但也有待遇超好的啊,為什麼要糾結於一定會落到待遇不好的那個等級?希望在未來能得到更好的待遇,現階段就是多讀書、多觀察、多看展,增加自己對美的覺知、品味的知識。

“不要把設計想得多偉大,設計是凌駕於企劃之上,想法是核心,技術只是輔助。”

3、作品集沒素描水彩不吃香?
升學作品集不用給自己太多限制,平時日常的小插畫都可以放進去,如果真的沒有在學畫,不一定非得要素描水彩什麼的(素描水彩是為顯示你有基礎繪畫功力,但都要升學了,你又說沒在學畫,也不可能瞬間學會啊),就是盡可能的用任何形式發揮創意,如作品集主題名稱、視覺吸引(封面設計、風格、色彩)、編排(閱讀引導、留白空間、文字區塊、欄寬、圖文距離)、作品拍攝手法等。

“關鍵是讓人對你印象深刻,能傳達你的個人特色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
最後,要不要讀其實都是自己的人生課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上對設計的負評可以看,我也很愛看,因為我覺得可以更加瞭解整個生態,也可以提醒自己應該避免什麼樣的事情發生,不要害怕進入一個看似危險的環境,現在想讀設計系就盡力去爭取吧!而讀了設計系也不一定未來會做這職業,大學四年中,不論在校內或校外,一定會接觸到更多不同領域的人、事、物,讓你時不時思考未來將如何生存。最重要的是不要太早為自己的人生下結論,多方的嘗試對自己都是好的人生體驗,我們不能創造經驗,只能經歷它。
圖片
0 評論

Re:一起擁抱那些討厭的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前幾天看了台灣攝影師章潔的文章有感)

近幾年我一直在挑戰做這樣的事,擁抱自己的恐懼、害怕和不安,或許是在達到我想成為的那種人之前,我缺少了某些面向的勇氣,使我從逃避的態度成為被迫去面對,而我也坦然的認為,害怕就害怕、困難就困難,沒什麼不敢的,如果什麼事都要等準備好才行動,那就什麼都不用做了。

從前我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講話,甚至討厭講話,我喜歡用文字表達任何事,我仰賴文字,我覺得只有文字才能完整的傳達我內心所想的,也最能讓人瞭解真正的我,但很多時刻並不允許,身為自由接案者,面談時交談的口語能力要傳達得宜,或是在任何社交場合需要面對面的與人交流,才能讓人對自己印象深刻些。

是的,從前我有些社交障礙,我十分慢熟、不太主動、話也不多,不喜歡打擾、過問人的私事。這讓我即使在乎他人,表面上也看起來有些冷漠、不好親近,但現在覺得與人交談是件有趣的事,雖然還是一樣的慢熟,但我善於觀察任何事物,敏銳的觀察力使我能在對的時間發揮一點作用,努力的把我所知的用口語分享給身邊的人,漸漸也習慣於這樣的模式。

因著上述的情況,從大一下每接一次陌生客戶的案子,我都感到十分恐懼,我怕我無法表達清楚、無法即時回答客戶提出的問題,使我的專業能力備受質疑,但還好一直沒有被自己的弱點給打敗而撐到現在,恐懼的感覺也減少了很多。大二的冬天我想加入一個設計事務所發包群,我報名了一場作品集發表會,那是我第一次為了接案工作站在眾人面前說話,台下有白輻射影像創辦人洪玉堂作為評審、和許多聽眾,站在台上說話的那將近十五分鐘,是我最感受到恐懼圍繞的時刻。在上台前的一週內,我寫下我要上台講的逐字稿,從自我介紹到介紹所有還不太成熟的接案作品,一字不漏的寫下,不停演練、背誦,上台時依然神色緊張,評審也有提到我緊張這件事,但我講的內容概念是好的,所以終究有被錄取。這是我首次作品和講說同時備受肯定的一個里程碑。

擁抱討厭的事真的很難,尤其在無法掩飾的時刻更是痛苦,強迫自己處在恐懼感圍繞的環境之中也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但弱點絕對能夠成為變得更堅強的能量,有一天你會發現,當你學會擁抱、愛上這些討厭的事,這些過去的「恐懼」會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將你的人生導向一些還不錯的地方。  ​
0 評論

我對「大學」的看法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如果你覺得唸大學很痛苦很浪費時間,但又不願意放棄學歷,歡迎繼續看下去;如果你覺得大學生活一切都很美好,學到很多東西,那你最好是別看。)

就直接破題吧,對我來說,大學完全不是一所技職訓練中心,發自內心認同這句話是從真正進入大學才有的,過去高中時期對大學總有許多天花亂墜的幻想,幻想著終於能丟掉教科書,成天在學校被各式各樣的設計知識圍繞,不要笑,我是真的這樣以為的。

自從大一下吃錯藥接了第一個案子,我才驚覺學校教的速度有多慢,跟業界的落差有多大,當時真的覺得自己超爛的好像什麼都不會的廢人,我覺得這一切都太驚人,所以我付出的心力與時間成本從學校作業100%,變成學校作業20%業界經驗80%,只是在重心上做了調整,並非捨棄或擇一,我選擇用這種方式兼顧。

我大三開學前的暑假曾經想過要休學、要放棄大學學歷,但被一位長輩說服把大學念完,他告訴我我只是因為開始接案,所以覺得在學校很浪費時間機會成本很低,但不該因為這樣就逃避,要學習在本就困難重重的社會結構中生存,就把學校作業當成各種低成本又不用改太多次搞的案子努力完成就好了。大學學歷重不重要因人而異,不過一但拿到了(即使那間學校倒了),學歷這東西注定跟著你一輩子永不背叛,也能因此省去人生中許多問題成本,甚至不用為「為何休學」這件事解釋一輩子。

的確是如此,拿學分就像集點數,每個人集點想換取的目標不盡相同,而集滿只是個里程碑,其餘的全都是過程,達到目標的過程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要清楚自己的目標並用適合的方式去實現。反之,學歷只是個結果,要拿到學歷有很多種方式,有人對每一個學分投注大量的心血,有人花兩成力求個及格照樣拿到學分。我正在學習後者,為什麼說是學習?因為其實我對自己的標準非常高,但假如接案工作標準高、學校作業標準也高,那我豈不會累死⋯,生命和時間是極為寶貴的,所以我必須瞭解自己已把實務經驗、談判技巧等學習重心放在接案工作,並學會發展出一套良好的分配模式執行這一切。除非是富二代否則我們終究要踏入的是職場,我瞭解自己只是想畢業,我就該學習如何用最快的方式吸收課堂知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把學校作業搞定、稍稍降低自己的標準不要求滿分、並在分組時做好該做的份內事及協助組員。因為在外面接一個案子就差不多等同在做一個專題,大家的時間都很有限,不學著快狠準那要等到什麼時候?

所以結論是,「大學」對我來說,不是一所技職訓練中心,是在訓練你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我絕對不會說畢業是一件容易的事(也絕對沒有要鼓勵休學),因為光是「如何省力畢業」就是門高深的學問和難題。而結束一堂課、做完該交的作業,在你身上剩下的是什麼?世界真的好大,踏出校園這個舒適圈才是起點、才是真挑戰,有好多事是需要親身去探究才會有所獲得、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社會也很現實,要知道如何讓所謂學生作品商業化、人性化、實務化,而我也還正在學習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我從來不是什麼稱職的好學生,但我明確的知道我該到哪裡學習。

(以上言論不適用於每個人,僅分享供參考。當然若是在校外更找不到方向和目標,那按照學校給的進度和安排會更好,只是這個簡單的道理大家都知道,這篇主要是分享我的看法和經歷、提供另一個方向的思考點。)

回饋紀錄 Feedback|

C女:我覺得我在大學的時候,目標是要花時間學「畢業後絕對不會浪費時間學的東西」,比如說美感、道德觀、公益之類的。每個人要的不一樣,我大學花點時間多探索抽象的概念或議題覺得很值得。

L女:我也覺得在學校全心投入課業很浪費時間,業界實務上的經驗累積也很重要,這也是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何況大學生活有更多時間和機會可以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但本來就不適用於所有大學生,對我來說課業上的學習跟業界經驗本來就不同,兩樣都能讓自己有所學習,只看自己如何運用嘍。

S男:哈,不錯啊,我常說,大學就是新手村,滿等就是10等,很多人在學校封頂就是9.9等跟9.5等在爭微小的差異,殊不知業界的滿等是1000等XD。  ​​
0 評論

#5 以品味做出選擇及決定《品味,從知識開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設計構成的要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①色彩」、「②文字」、「③照片或圖片」、「④形狀」。雖然還有其他細節,但先注意這四點即可。
其中「①色彩」和「②文字」兩項,只要擁有相關知識,確認的程序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①色彩」的部分,就如前面章節提到的,重點在於相鄰的色彩,只要使用同色系甚至補色,畫面就會顯得平衡又美觀。只要思考「該用同色系?還是補色?」就有助於做出判斷。

「②文字」的部分,擁有相關歷史知識會很有幫助。字型,尤其西文字型,都有其發展的歷史背景。從印刷術剛開始時出現的古老字型,到近期才有的字型;出現在歐洲的字型,或出現在美國的字型等。光是累積字型的相關知識,也有助於提升品味,如果商品的賣點是歐洲風格,使用歐洲字型就會比美國字型來得合適。

當然,對於一個非設計專業的人來說,要深入瞭解字型的歷史是有些強人所難。但通常提案者都是專業設計師,其實只要直接向他們請益即可—「這是什麼字型?是哪個時期的字型?」
有些問題設計師可能一時也無法提供答案,但藉由確認字型,確實有助於判斷「設計產出是否已呈現出商品的最佳樣貌」(或稱得上有品味的設計)。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https://www.clouluo.com/blog/1​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與企業存亡的時代:https://www.clouluo.com/blog/2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https://www.clouluo.com/blog/3​
​#4 三個能夠增加品味之示的步驟:https://www.clouluo.com/blog/4​
#5 以品味做出選擇及決定:此篇
0 評論

#4 三個能夠增加品味知識的有效步驟《品味,從知識開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①解析「經典」:
所謂「經典」,以商品來說,或許就等同於「經典款」、「公認最佳品牌」或「長青品牌」。
這些經典商品,一定都具備了該項物品應有的特質,因為在成為經典之前,必定經過反覆地改良、淬煉,最後才打造出「商品應有的樣子」。反過來說,正因為具備了商品該有的樣子,才會受到眾人的喜愛,成為經典。
在調查或尋找某項商品可以稱為「經典」的依據時,需要經過許多的選擇與取捨,在找到「經典」之前,必然會與許多「無法判斷是否為經典的商品」相遇。
所以在找到「經典」的同時,也能廣泛吸收同類商品的相關知識,不僅能理解該商品如何成為經典,甚至還能解釋「其他商品為何不是經典」。
只要有「經典」作為基準,就能判斷出所謂的更好、更便利、功能更強大⋯。知識的範圍會因此變得更寬廣。


②了解時下的流行:
掌握了何謂經典之後,就要開始收集流行的相關知識 — 也就是經典的反面。
流行的東西雖然多半是一時性的,但如果能同時掌握經典與流行,就能迅速擴展知識的廣度。
時代不斷地改變,居於不敗地位的經典商品,也可能因為幾個月前登場的新商品,遭受嚴重衝擊。定期更新知識,才能不斷提升品味。

③找出「共通點」或「固定的規則」:
這一步與其說是收集知識,不如說是透過分析解讀,精煉出屬於自己的知識。
例如商店設計,品牌形象規劃設計師主要負責的工作多半是商標設計等平面設計,開始接觸商店設計時,相關的知識幾乎等於零,於是只好從頭開始吸收知識。
第一步是無論日式或中式、西式,只要是長年受到消費者喜愛的店,就盡量去參觀。換言之,就是累積相關知識,了解「什麼是商店設計的經典」。另一方面,對於許多人光顧、基於一定的標準設置的便利商店也特別留意。
第二步則是逛很多流行的店家。
第三步則是留意在經典與流行之外的店家,試著思考他們「有何共通點?」
以下舉幾個發現的規則,例如「可以吸引顧客進門的店家」(或稱生意興隆的店家)的共通點,具體來說就是:「地板偏向暗色系」、「入口高度適中」、「如果是雜貨飾品店,感覺有點擁擠的店生意比較好」。

如本章所言,當決定一個空間的地板顏色或貨架配置時,都不是基於從天而降的靈感,而是根據相關知識所做的決定。這些知識充其量也不過是在收集與發現的過程中發覺到的共通點。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https://www.clouluo.com/blog/1​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與企業存亡的時代:https://www.clouluo.com/blog/2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https://www.clouluo.com/blog/3​
​#4 三個能夠增加品味之示的步驟:此篇
0 評論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品味,從知識開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接觸新事物時,與過去的經驗或知識對照、思考,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我們在一個未來與過去相互拉扯的世界裡,如果人類是一種單純被未來牽制不斷進化的生物,那麼就不會有人喜歡古董,也不會每隔一段時期,就會吹起復古的風潮。對老東西的懷念,在古老事物中獲得的美感體驗,正是為了抵抗、平衡新事物所帶動的、不斷朝向未來前進的力量。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https://www.clouluo.com/blog/1​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與企業存亡的時代:https://www.clouluo.com/blog/2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此篇
0 評論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存亡的時代《品味,從知識開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存亡的時代:

在現今這個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不再是「只對品質有要求」,因技術不斷地進步與改良,好的品質幾乎已成了消費基本條件,當人們得到「機能」滿足,將會更注重在「裝飾」上,也就是好的設計。不論是包裝、裝潢、材質、配色、標語、故事、品牌形象,有沒有新意、創意,符不符合自己的個性、品味。

舉個例子,例如一杯咖啡,很多人買咖啡只是為了讓別人覺得他很懂咖啡、很有生活品味,而不只是單向的訴求一杯好喝的咖啡或提神功效而已。

除了「實用」之外,在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是否都能被滿足,品味將會是未來能推動企業價值更進步的一個方向。
-
在高度經濟成長期,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價值,只要能大量且迅速地端出水來,不會有人在乎品質,當然也不會在乎口味或呈現方式—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量勝於質」的時代。
然而,到了高度經濟成長期的後期,大家開始追求水的品質及安全性,使得各項技術開始發展。精緻的水、乾淨的水、鹼性電解質水紛紛誕生,進入了「重質不重量」、「以技術提升品質」的時代。
可是技術的改良,最後仍會到達極限,隨著各個企業或國家的技術能力逐漸提昇,「優質的水」就成了基本條件。一旦優質的水成為理所當然,就不會產生附加價值和利潤,整個大環境就會變成技術難以突破,企業也難以成長。

高效且勤奮工作,對現今的企業組織而言,仍是相當重要的特質;但是邁入新的時代之後,光是這樣仍嫌不足。特別是在意識到品味的重要性之後,很多經營者往往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做才好,導致底下的員工也跟著迷失方向,這或許是多數企業的真實情況。

未來,各種技術能力還是可能大幅成長,但我卻覺得近期內會出現一段停滯期。也因為如此,才更需要好的品味。
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品味。更重要的是,品味也關係到企業的存績。
就個人而言也是如此,即便是同等能力的商務人士,也會因為品味的差異而產生差距。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https://www.clouluo.com/blog/1​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存亡的時代:此篇
0 評論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品味,從知識開始》

10/12/2022

0 評論

 
圖片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

此篇書中批判美術教育的內容,在我的成長記憶中特別有感觸,或許每間學校不一樣,像我的國小就很棒,學過陶土、洋蔥染布、金屬線創作、手壓徽章、書法、素描、影像處理(當年使用Photo Impact)等等,音樂課也是奠定了許多樂理、經典歌劇、音樂家生平知識基礎。


但到了國中就都在玩向廠商訂購的材料包,的確就像書裡所敘述的一樣,藝術這門課不怎麼被當作是「學問」,直到高中更是被考試卷與主科上課進度填滿,不禁讓我思考,台灣的環境美學、凌亂市容,甚至人們對美的感知,是否教育也要負部分的責任。
-
「國語或數學不加強不行!英文也很重要!公民道德也要學⋯⋯這些對將來才有幫助」。
在與這麼多「該學的東西」競爭的過程中,畫畫、音樂、體育等等的優先順位只會不斷往後移。
說得更極端一點,只因為「不是考試科目」,這些包含術科的科目就經常被當成興趣,變得可有可無,也因為「對未來沒有幫助」而遭到排擠。這就是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經歷—與藝術訣別。
漸漸的,藝術成了遙不可及、與自己無緣的事物,與藝術相關的品味則成了「特殊人士的才華」。

然而「現行的美術教育方式」無論是老師或學生,大部分都抱持著「藝術科目不是學問」的認知,證據就是課堂上機乎把時間全部花在技術訓練。
美術分為累積藝術或美術相關知識的「學科」和繪畫、工藝創作等的「術科」。
如果將這兩者混淆,過於重視術科,就會產生「美術不是學問」的誤解。
如果說歷史是為了「在學習知識之後,提供基準,了解身處現代的自己該怎麼行動的課程」;那麼美術就是「在學習知識之後,提供基準,了解自己該如何創作、如何生產、如何表現的課程」。
就像大家不會用技術的好壞來評斷歷史,美術也不應該有這樣的分別。

一旦缺乏美術知識,就很容易對美感品味產生自卑情節,連挑選衣服、住處、裝潢、隨身物品及生活雜貨時,都會缺乏自信。雖然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卻也會因此對「品味」這個詞感到越來越害怕。
-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此書為我在一門設計課的授課老師推薦下所接觸到的書,講述品味教育的培養,提出品味知識的觀念不再是只與藝術相關工作者有連結,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打算分成幾個主題篇章做分享。

博客來:https://dreamstore.info/2da5M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此篇
0 評論
    精選文章
    ​Re:一起擁抱那些討厭的事
    ​我對「大學」的看法
    全部文章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人生不能不讀書,但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
    ​升學:設計負評多?興趣別當工作?
    ​Re:一起擁抱那些討厭的事
    ​我對「大學」的看法
    ​#5 以品味做出選擇及決定
    ​#4 三個能夠增加品味知識的有效步驟
    ​#3 創新是知識與知識相乘
    #2 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存亡的時代
    #1 美術教育妨礙了「品味」的培養

    catalog_

    全部
    Educate
    Life
    Read

    RSS 訂閱

website link
​

PROJECTS
SERVICE
STORY
CLOU ATLAS
​ABOUT
​
CONTACT
projects
​

BRANDING
​EVENT
GRAPHIC
MEDIA
SCENE
CREATION
service time
​

MON ~ FRI.
AM 10:00 ~ PM 7:00
Taipei, Taiwan.
​LINE:qiaoxxxxx
E-Mail:hi@clouluo.com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 入雲視覺設計工作室
  • PROJECTS ↓
    • BRANDING
    • EVENT
    • GRAPHIC
    • MEDIA
    • SCENE
    • CREATION
  • SERVICE
  • STORY
    • BLOG
  • RESOURCE
  • CLOU ATLAS
  • ABOUT
    • HIRING
    • INSTAGRAM
    • FACEBOOK
  • CONTACT